淘宝Buy+PK乐视“大屏购”?谁能引领未来购物潮流?

  驱动中国2016年5月23日消息,事实上,电视购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2012年,乐视就曾与京东合作推出电视购物频道,而互联网巨头阿里也一直在电视购物领域作不断地尝试。如今时过境迁,乐视再次吹响电购物集结号,是否就能像超级电视智能电视产业一样电视购物行业呢?

  曾在2008年,上海东方CJ购物频道、湖南卫视快乐购频道、央视CCTV中央购物等一批拥有力量支持的“国家队”电视购物企业相继出现,并获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快了第一代电视购物企业的衰落速度。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电视购物总额399亿元,同比攀升13%。然而,看似成绩可观背后的现实却是,尽管整体行业保持上升趋势,但中国电视购物额占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仅0.1%的份额。

  而在电视购物较为发达的美国、韩国及日本,电视购物行业额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至12%,电视购物是日本继大型商场、减价超市之后的“第三”。与美国、日本相比较,中国电视购物行业拥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和潜力。有关人士表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电视购物市场规模将达到1467.2亿元。

  尽管我国电视购物市场潜力巨大,然而放眼众多互联网巨头们对电视购物的探索和尝试,无论是乐视与京东早期在PC端和移动端的尝试,还是阿里推出的智能机顶盒,互联网企业在视频购物的表现似乎都不尽人意。

  “大屏购”能否激活生态消费时代?

  据了解,乐视本次凭借着超级电视庞大的流量推出的“大屏购”,并非只是简单的流量变现,而是基于大屏运营特征对传统的电商架构进行生态重构的基础上推出的大屏购物模式。比如在商品的介绍、功用及使用方法上,乐视“大屏购”一改传统电商的图文形式,转而使用视频方式呈现,以达到更为直观和逼真的效果,使用户可以对产品有更加细致的了解。此外,“大屏购”会根据用户观看的内容场景做智能匹配,比如动画、游戏、影视等,在与内容的结合中,不仅仅是把相关的商品简单扔上去,而是根据场景做智能匹配,既要观众能够看到商品,又不至于影响其观看体验。值得思考的是,“大屏购”能否改变大屏用户的消费习惯,能否彻底激活并将用户带入生态消费时代,在目前看来,还有待商榷。

  阿里打造淘宝Buy+,能否加码国内购物市场争夺战?

  在乐视推出“大屏购”前不久,阿里巴巴曾推出全新VR购物方式Buy+平台,在网上掀起轩然。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假如阿里打造的淘宝Buy+平台能够实现,将势必加码国内国务市场争夺战。据了解,淘宝此次推出的全新购物方式Buy+,即是使用当前最火的VR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图像系统和辅助传感器,生成可交互的三维购物,Buy+将突破时间和空间,真正实现各地商场随便逛,各类商品随便试的体验。对于消费者来讲,使用淘宝Buy+,即使身在家中,只要戴上VR眼镜,进入VR版淘宝,就可以选择去逛纽约第五大道、英国复古集市,让消费者身临其境的购物。

  相比乐视打造的“大屏购”视频购物形式,淘宝Buy+平台在视觉体验上能够给予消费者真实的场景再现,为用户创造沉浸式购物体验。从这一点上来说,乐视的“大屏购”是远远不能达到的,尽管乐视结合其大屏终端和生态化整合,打造的是基于生态闭环的高品质生活圈,但其终究属于电视购物的范畴。而淘宝Buy+则是专注打磨未来购物体验,搭建VR基础平台和软件工具,通过进一步开发标准化工具,实现快速批量化3D建模,提供给用户全新的VR购物体验,那么Buy+是否有机会引领新一轮购物呢?

  超级电视也不一定能带来好的购物体验

  相对于和电脑购物,消费者已经形成一种购物习惯,而在大屏上的购物还不是那么容易让人接受。因为电视在人们的认知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静静地输出内容,而不是成为一台特大号的电脑,因此事智能电视,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担当起“控”的角色,这也必将大大拉低大屏购物的操作频率。其次,人们在购物时一般都会经历大量的查询、商品对比与浏览,而这都不是现有电视的强项,没有经过任何对比和查询就让用户购商品好像也不是那么容易。此外,如果用户想要购商品,要用什么呢?难道是依靠打字方面还不如功能的遥控器吗?因此,电视购物这个可有可无的“鸡肋”在如今这个技术不断创新的时代,似乎并无什么新意可言。

  由此看来,在对产品的视觉体验上不如淘宝Buy+在购操作上不如和电脑购物的电视购物乐视“大屏购”,要想加码国内购物市场争夺战,应该还有很长的一段要走。